| 
 | 
|   | 
|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动态要闻 >> 正文 | 
| 外媒报道分析中心开展多项研究工作2011-03-18 来源: 浏览:次
 2010年7月,北京语言大学首都国际文化研究基地外媒报道中心成立,至2011年1月,外媒中心受中宣部等部门约请,已完成6份报告:事件研究(西方主流媒体“上海世博”报道分析报告);一周涉华报道分析(西方主流媒体“2010年度诺贝尔和平奖”报道分析);月度涉华报道分析(10月度外媒涉华报道分析);季度涉华报道分析(三季度外媒涉华报道分析);半年度涉华报道分析(2010下半年度涉华报道分析报告);年终报道分析(2010-2011岁末年初涉华报道分析)。现分述如下: 
 《西方主流媒体“上海世博”报道分析报告》:自上海世博开幕以来, 
 《西方主流媒体“2010年度诺贝尔和平奖”报道分析报告》:本研究认为自 
 《2010年10月度外媒涉华报道分析报告》:本月西方主流媒体的报道称呈现出两个特点:一,中美关系仍然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问题,10月13个报道热点中的5个话题都与中美相关,从经济到政治、科技各个层面都促动微妙的中美关系变动不居;二,西方媒体强烈批评中国媒体在某些政治性事件、灾难事件报道中的失语,这是西方媒体的老调重弹,但是在当下的特定环境中,在这个信息时代里,在中国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之后,在“中国威胁论”甚嚣尘上之际,中国媒体的集体失语症在国内无益于政府形象建设;在国际无益于国家形象塑造。 
 《三季度外媒涉华报道分析》:三季度涉华热点新闻与二季度的不同表现在下述两点:一是中国自然灾害继续引起西方媒体高度重视,报道量激增,从7月中下旬中国南方部分省区出现暴雨,引起人员伤亡和转移开始,到8月下旬中国西部等省份再遭洪水、泥石流等灾害袭击,西方主流媒体的报道量高达345篇(为二季度玉树地震报道量的近6倍),攀升至三季度第一大新闻热点。今年夏季洪水灾害吸引西方媒体高度关注的主要原因,在于这次灾害涉及中国多个省份、造成多人死亡和数千万人口受灾;二是中国经济的变动,从宏观经济指数的起伏,到经济领域的微小变化,都引发西方媒体的关注,西方媒体从多个角度报道了人民币汇率问题的多方态度(既有中国进出口贸易变动与人民币汇率的关系,也有人民币汇率与美国经济发展走势的分析),显示了西方世界对中国银行业、中国经济改革的一举一动都十分敏感。西方媒体这种敏感态度,也从另一个角度印证了中国经济对全球经济举足轻重的意义和价值。 
 《西方主流媒体镜像中的北京:2010下半年度涉华报道分析报告》:自北京时间 
 《2010-2011岁末年初涉华报道分析》:岁末年初,境外主流媒体的报道称呈现出三个特点:一是涉华报道主题多元化,除了经济政治等老问题,还出现了环境、能源、宗教、食品安全等问题的报道;二是外媒高度关注中国经济政策走势,中国经济政策的每一细小变化,都引发全球证券市场的风波;三中美关系仍然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问题,朝鲜半岛危机成为中美交锋的阵地。依据2010下半年度国际形势的变化,我们认为2011年境外媒体报道的热点和走向可能出现如下趋势:一是能源问题的相关报道逐渐增多;二是中国作为“世界市场”的相关报道逐渐增多;三是2011年“两会”将受到境外媒体前所未有的关注。我们建议在2011年的外宣工作中,一,大力加强中国科学技术创新的宣传,以树立中国的大国形象;二,努力提高官员的国际传播素养,从国家形象塑造的高度来应对媒体;三,逐步提高政府对外舆情的网络信息管理能力(包括信息采集、分析、预警等)和实时舆情监测能力。 |  最近更新  点击排行 | 
| Copyright 2015, 版权所有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首都国际文化研究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