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语首页 | 收藏 | 联系我们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动态要闻

“春日来园说诗”主题读书活动举行

2023-04-25 浏览:

   4月20日下午,在第28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党委研工部、中华文化研究院联合主办“春日来园说诗”活动。此次活动旨通过带领研究生研读诗歌、融汇交流,丰富学生知识储备提升文化自信,积极营造浓厚的校园阅读氛围。

    《新选中国名诗1000首》丛书主编、《中国文化研究》杂志主编韩经太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文艺研究》杂志社副研究员、迦陵杯诗词讲解大赛、诗词中国创作大赛评委陈斐,老舍研究会副会长李玲教授,中国诗词大会题目策划专家刘青海教授,《文史知识》杂志社原执行主编刘淑丽,中华文化研究院孙海燕副研究员,中华文化研究院副院长姜西良受邀出席,校长助理郭鹏教授主持本次活动。

韩经太教授说诗

  韩经太教授围绕“诗意的解读与解读的诗意”这一主题展开会讲。韩教授指出,诗歌是书写诗意栖居的美感生活的语言文本,诗歌解读的目的是通过创造性地接受重建具有“这一个”特质的诗体。富有诗意的解读意味着体验“这一个”的文学性精神。他举例“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哈姆雷特只属于“这一个”作者的哈姆雷特。诚然,诗歌解读具有主观性,但如果结合作者处境,诗歌的解读便会处在一定范围内,不至于漫无边际。韩教授通过对名篇名句的具体解读阐释观点,如陶渊明《饮酒》其五之“人境”、“悠然见南山”之“见”的品味;李白《独坐敬亭山》中“相看两不厌”之“看”的奥妙;王维《鹿柴》《竹里馆》《终南别业》中的有无之变;《终南别业》中“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时空交接。

陈斐副研究员说诗

   陈斐老师围绕“诗词名篇的‘正解’与‘误解’”提出日常生活中涉及诗词的两种情境:“说诗”和“用诗”。陈老师指出“正解”和“误解”都处于“说诗”的情境下,“说诗”是以语言文字为媒介对诗词的解码,诗词语言精粹、优美、典雅,读诗时需要体会不同层次的语言交叉和独特之处。陈老师表示解读古代文本最忌讳的便是将古文现代化,在解读诗词时需要丰富自身学识、重视创造体验,注意意脉连贯,关注阐释循环,挖掘文本互文性。最后陈老师还提到读诗之法,即需先看原文,感知整体意蕴氛围,再看他人注本。

会讲完毕,嘉宾与听众互动交流,李玲、刘青海、刘淑丽、孙海燕四位老师分别结合自己的治学经验发表感想。李玲老师谈到现当代文学中鲁迅先生《野草》散文诗集的解读问题,认为现代诗的创作在传统脉络上结合时代背景与个人经验诞生了新东西;刘淑丽老师提出诗歌对生命的滋养和对伟大心灵的造就;刘青海老师认为诗歌是心灵的呼应与对话;孙海燕老师提到以写诗人的眼光去感受、解读诗歌的构思和表达的重要性。在场的研究生同学们也积极参与讨论,展现出辩证、独立的思考能力和丰富的学识积累,收获颇丰。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在读书、读诗中品百味人生,强才学才干,让读书成为习惯,让浓郁的书香充盈校园。




 
最近更新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