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语首页 | 收藏 | 联系我们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学术交流

首都国际文化研究基地举办“师生学术对话”活动

2010-10-23 来源:基地办公室 浏览:

    10月20日晚,首都国际文化研究基地(以下简称首都文化基地)“师生学术对话”系列活动之“中国道德文化的核心理念”讨论会在主楼南401室举行。此次活动由首都文化基地研究生会举办,邀请首都文化基地首席专家韩经太教授、人文学院韩德民教授和首都文化基地的杨建国博士与30余名中外研究生围绕“中国道德文化的核心理念”中的“仁、义、智”三个道德文化范畴进行了学术对话。首都文化基地研究生会主席肖萌主持了此次活动。

     活动开始,由各位老师和同学分别作了简短的自我介绍。之后韩经太教授、韩德民教授和杨建国博士结合自己的研究成果,分别就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中的“仁”、“义”、“智”发表了各自的观点。其后,参加此次活动的同学们相继发言,就传统文化道德在现今社会的诸多局限和如何取其精华等进行了多轮激烈讨论。期间,三位老师不时地针对同学们提出的各种疑问进行了解答并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

    活动现场,同学们争相发言,不断迸发出思想的火花,气氛十分活跃。整个讨论既有学理上的梳理,又能紧密联系当下的社会现实。同学们旁征博引,上引中国古代经典《论语》《孟子》,下看当前社会现状;不仅联系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如李寻欢、高觉新等来佐证论点,也以鲁迅与季羡林先生的名人轶事为论据。

    郭伟同学首先从杨建国博士提出的“在社会生活中要提升大智慧”这一点出发,提出了由智慧所产生的“工具理性”已经无法解决现今社会中的许多问题,而需要诉诸于社会道德,自然科学这一工具理性的产物还“能否继续推动我们人类向前发展”等疑惑。对于这一命题,杨建国博士、韩德民教授共同进行了解答,认为“自然科学的发展,就看怎么用,如何用,这就是用智的问题”“科学毕竟是人在做研究”“人应该有道德,要注意仁和智的关系”。

    接着,苏永怡同学提出了自己对于“仁”的一些思考,认为中国的传统道德本身孕育了极强的虚伪性,它把人都进行了神化,以神的标准来要求人。在不断强调仁的同时,“却没有认识到你首先是一个人,它否认个人作为个体的存在”,“很多时候对仁强调,是因为现实社会中有太多不仁的东西”“所以我们才需要心理上的补偿,需要进行一种代偿,进行心灵的安慰”,并举诸葛亮以为蜀汉鞠躬尽瘁一生来报答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鲁迅以维持与朱安之间的婚姻来尽孝这两例来说明传统文化中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性以及个体自我意识的缺失。这种“不平等性的意识是根深蒂固的”“对仁过分地强调,会导致不仁的出现”“如果社会对个人要求太多,会束缚人,让人变得很虚伪”等。耿玲玲同学对此有不同意见,认为“仁是爱,同仁医院中的‘同仁’,就是众生平等”,在现今80后、90后的意识中,人人皆平等,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你可以做好事,你也可以不做,这是你的自由”,因而“在这样的环境下就需要自身的修养”,需要仁的实行。秦璐莹同学也认为“仁应该是对自我道德的规范,是指向自我内心的,仁本身是一种目的,不是想达到另外一种目的的手段”。肖华同学则结合自身谈到“对于仁,首先我们要具有个体自觉性,这个仁者爱人,必须要从自己开始做起”。以交朋友为例,交往的过程中“要真心地用一颗心换一颗心”,即使没有获得任何回报,仁是自己的事,无关社会规范与他人。关于围绕仁所展开的种种问题,经过几位同学的讨论后,韩经太教授作了综合性的解释,认为“中国古代的时候,追求仁的境界,追求理想,都不是做给别人看的,而是我觉得作为人的本分就应该是这样的”“要实践一个人类的行为,本身是一件好事,但是当社会规范了,有意识把这个做好事变成夺取名利的工具,这时候伪善就由此诞生了。他做的每一件事,可以看作是仁义的行为,是为了博得一个对自己有利的结果,这个时候道德就异化掉了。”“我们宁可相信人性都是善的,大家都是天使,但是天使背后都是藏着魔鬼,我们不要把每个人都想得那么完美。”“人都有两面性,一般人容易做的,是刻意地要把自己的两面性遮掩,成为一个人格完整的人。其实人格都是有缺陷的,如果一个人真实地把自己的两面性缺陷暴露出来,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可爱的人,因为他很真实。”

    经过一番关于“仁”的激烈的讨论后,郭伟同学又提到了关于义的问题,即义在现代社会常常被异化为简单的男人之间的江湖义气。韩德民教授对此的观点是这牵扯到仁与义的关系。仁为爱,义是原则。家庭中有情有原则,而以情为主;社会也讲情、讲原则,而以原则为重。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中,男性更多的要适应社会原则,由社会原则而演化为江湖义气。接着异化这一话题,苏永怡同学又提出儒家道德文化强调整体性、社会性而忽视个体、否定家庭,造成遇到两者的冲突时常“大义灭亲”。“大义”(对社会)与“小义”(对家庭和个人)之间存在的矛盾又该如何抉择。对此,韩德民教授的回答是,在价值判断上要取大义,但也不能借大义之名而把小义灭掉。在全球化时代的多元文化中,应“通古今之变”,根据具体情况与处境来选择。讨论还涉及诸如“仁与义的关系”“减排、汇率升值与儒家核心价值观”等话题。除了中国学生的思想交锋,特别值得一提的还有,来自突尼斯的佳荷提出“幸福与道德的关系”,请老师释疑。

    讨论不乏尖锐的话题和认识的深度。在不断地诘问、辩驳和释疑中,产生了大量诸如“理性过了头,就走向非理性了,这是理性的异化。”“没有一个理论能够告诉你所有的答案”“每个人的人生都要靠他自己来承担”等精彩言论。

本次学术对话活动,不仅能使各位同学对中国道德伦理的核心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也帮助大家在面对中国传统文化时能够采取正确的态度。

 
最近更新
点击排行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